半導體產業(yè)鏈已實現(xiàn)最徹底的全球化
發(fā)表時間:2020-09-28 10:04:17 人氣:2434
最近國務院重申國產芯片自給率在2025年達到70%的目標,它為國內半導體產業(yè)發(fā)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芯片國產化率的概念是中國半導體業(yè)的特殊性之一,在全球其它國家與地區(qū)似乎并沒有類似的提法,而且從芯片國產化的定義,它是用國內的芯片產出與市場需求之比,并非十分完善,因為中國境內許多外資廠商的產出也包含在內。如西安三星,無錫海力士及大連英特爾等。據不完善的資料,此部分外資廠商的比例尚不小,如2018年芯片國產化率達33%時,其中外資廠商約占14%,以及2025年時即使達到70%的國產化率,其中外資廠商的比例可能高達25-40%。
魏少軍博士曾說,半導體產業(yè)鏈已實現(xiàn)最徹底的全球化,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缺乏全球化的支持,單純依靠國產化還能否實現(xiàn)是個應該思考的問題。
國產化的現(xiàn)實意義
魏少軍:半導體產業(yè)鏈已實現(xiàn)最徹底的全球化
中國半導體業(yè)正處在一個特殊時期,美方毫無邊際,隨心所欲的打圧我們,而且緊盯我們的龍頭企業(yè)。因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,在這個時候中國半導體業(yè)倡導國產化有它的現(xiàn)實意義,歸納起來有如下三個方面:
1),滿足應急需要,生存是第一位
2),只有通過國產化,打破它們的壟斷格局,西方才會放松出口控制,全球化時代才能來到
3),通過國產化過程,技術與產品水平的明顯提升,提升自身競爭力
國產化的思考
· 全球化指引下的國產化
要充分認識到如半導體業(yè)那樣,由于產業(yè)鏈長,技術進步快,及投資巨大,如果缺乏全球化的共同協(xié)作與支持,單純依靠國產化是幾乎很難全面的取得成功。尤其是低水平的國產化只能滿足應急需要,不能作為長久之計。
因此從根本上中國半導體業(yè)不太可能真正再另搞一套完整的EDA工具,或者半導體設備及材料體系。而且重復別人走過的“老路”,實際上的意義并不大,唯有增加創(chuàng)新元素,如加入“AI”等才有出路。顯然中國半導體業(yè)別無選擇,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下必須向EDA工具及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等發(fā)起總攻,相信只有當我們開始打破它們的壟斷格局,真正具備足夠的實力時,西方才肯放松出口管制。因為中國有巨大的市場吸引著它們。
這樣的過程聽起來有些苦澀與無奈,但是全球化必須要靠自已的努力去爭取。
· 國產替代不是終極目標
在國內IC受限的特殊情況下提倡“國產替代”,或者“去美化”等很有必要,因為任何時候求生存是首位,但不能滿足于低水平的替代,因此國產替代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。
實際上通過國產替代這個過程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是更為關鍵。唯有競爭力提升,打破壟斷格局,全球化的趨勢才能早日來到。
· 國產替代要有選擇性
“有所為,有所不為”是基本準則,因此在國產化的問題上要有選擇性,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難度,又具代表性的項目,不能什么都要國產化,要分輕重緩急。要充分利用中國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(yōu)勢,逐個擊破。
如EUV光刻機,盡管先進工藝制程很需要,但是技術難度太大,單純依國產化,從技術方面恐怕周期會很長,因此首先解決193納米浸液式光刻機可能更為迫切,更有實際意義。
另外,如存儲器及CPU都是關鍵芯片,但是CPU的壟斷性更強,及它與微軟操作系統(tǒng)相連,中國可能還是集中力量首先攻克3D NAND及DRAM存儲器。
· 芯片自給率40%,或者70%,數字不太重要
在芯片進口受限的條件下,提高芯片自給率有必要,至少表示不懼怕打壓求生存的一種表現(xiàn)。但是對于芯片自給率的數字高,或者低,不必太在意,更不能沾沾自喜,講究實效與感受可能是更重要。
結語
中國半導體業(yè)發(fā)展有它的特殊性,現(xiàn)階段受西方打壓是個“常態(tài)”,但是這種態(tài)勢一定是起起伏伏,時緊時松,要認識全球化,共同協(xié)作共同進步是總的趨勢,提倡國產化僅是中國半導體業(yè)求生存的表現(xiàn)之一,因為從人力,財力及物力方面實現(xiàn)國產化要付出很大的代價。
全球化態(tài)勢不會自然來到,它不是西方的“施恩”。只有通過自身努力,踏踏實實去做,能打破西方的壟斷格局,真正縮小了與它們之間的差距,唯有這樣全球化態(tài)勢才會迅速來到。
相關咨詢
工廠展示
聯(lián)系我們
成都子程新輝電子設備有限公司
聯(lián)系人:文先生
手機:13183865499
QQ:1977780637
地址:成都市金牛區(qū)星輝西路2號附1號(臺誼民生大廈)407號